close

本來想下的標是:啦啦隊,一個屬於女性的超棒運動…呵!

來了,又是小羽的作業!
這個結合女性議題和啦啦隊的主題,是我最早設定的,在準備研究所推甄資料的研究計畫中,就是選定這個議題來發揮,一年級研究法的課題實作也是使用這個主題。直到二年級的公共法規與政策的期末報告,老師要我們從老人和女人的方向中選其中來探討,我才有機會將這主題的內容大致寫出來…

這無關乎大女人主義,或是女強人!!
其實,我的想法是:不論哪一性,都要相互尊重,各司其職!

男生不一定要幫女生提包包,有肌力的女生一樣可以自己提,出手幫助展現的是體貼!
不一定只有女生有生理期鬧情緒症候群,男生一樣會有情緒週期,彼此了解就是體諒!
啦啦隊運動,有很多展現兩性合作,還有更多讓女性朋友可以選擇性開發潛力的部份!

這是小羽的作業…


從啦啦隊活動來看女性運動參與
黃羽淳/臺北市立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碩士班

壹、前言
近十年來,女性相關議題被廣泛討論,舉凡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只要是過去以男性為主的活動或思維,在追求二性平權平等的現代社會,都不免要被拿出來重新檢視一番,本文從運動方面來了解女性參與的現況。從過去以男性為主的舊社會,逐漸發展成性別平等的新時代,以男性為出發點的觀念轉變成以兩性平等的均衡考量,包括運動也是。

體育運動希望能夠做到的平等,是以兩性相同組別發展的方向進行,例男子田徑、女子田徑;男籃、女籃,但發展至今仍然可以看出轉變的平衡盲點-分組競爭不合作。競技啦啦隊是少數有男女混合共同合作的團體性運動項目,特別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動作:技巧(Partner Stunts)。技巧(特技、金字塔、籃型拋投)的動作是需要隊員相互合作共同呈現,這樣的特殊性讓啦啦隊運動有別於其他團體性質的運動。

目前國內的團隊性運動項目以球類居多,如籃球、排球、棒球、足球…等,參與該運動競賽的大部份都是以男性為主,後來才慢慢有女性參與,而競賽分組也會有女子組。團隊性運動項目相較於個人化運動項目(如撞球、體操、跆拳道、舉重、射箭…等)需要隊員間的團隊合作,使競賽過程產生更多變化更加精彩。以競技啦啦隊這項運動項目來看,目前參與以女性居多,其展現模式較類似團體舞蹈,但運動強度又比一般舞蹈來得高(結合體操及特技拋舉動作),從美國1880’s開始發展至今一百多年歷史的啦啦隊運動,為何會呈現與其他運動不同的風貌,希望可以透過女性從事競技啦啦隊運動,了解女性參與運動的意義。

貳、國內女性運動參與背景
根據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的資料顯示,大專院校體育相關系所的女性畢業人口比例愈來愈高,但就實際參與運動競賽上,仍以男性為主。93學年度,我國各大學暨學院、專科學校設有體育運動相關系所者之畢業生人數總計2,864人,其中,男性畢業生1,718人,約佔59.99%,女性畢業生1,146人,約佔40.01%。(體委會體育統計資料,2005)

94年全國運動會於10月15日至10月20日在雲林縣舉辦,競賽種類有游泳、射箭、田徑、羽球、棒球、籃球、健美、保齡球、拳擊、撞球、自由車、擊劍、足球、高爾夫、體操、手球、曲棍球、柔道、空手道、划船、橄欖球、帆船、射擊、壘球、軟式網球、桌球、跆拳道、網球、排球、舉重、角力、武術、現代五項與輕艇等34項。

94年全國運動會各縣市參賽選手人數總計6,590人,其中,男選手4,132人,約佔62.70%,女選手2,458人,約佔37.30%。參賽選手人數較多的前5個縣市依序為台北縣548人、高雄市536人、桃園縣499人、台北市478人及高雄縣426人,規模皆達400位以上。(體委會體育統計資料,2005)

目前國內的性別統計資料,大多以競技運動為主,無法了解真正有參與運動的女性人口。


參、啦啦隊運動參與背景

一、啦啦隊簡介
「啦啦隊」一詞,用來指加油打氣鼓舞人心的團隊,中文最早如何命名已不可考,但這個名詞已被國人廣泛使用與接受,在運動競賽為所支持一方所組的加油團就是啦啦隊。在台灣陣容最龐大的運動競賽啦啦隊,就屬於棒球場坐在看台上,整齊有力地喊著:安打啦! 安打啦! 全壘打的球迷,隨著啦啦隊長指揮的節奏,舞動手上的加油棒或旗幟,吶喊口號,聲勢浩大地幫場上選手加油。球賽在啦啦隊的鼓動下變熱鬧滾滾,而選手在支持者的用力加油下也顯得氣勢如虹信心十足。

啦啦隊在美國用的是:Cheerleading,將它拆字成「Cheer」和「Leading」來解釋,就是歡呼領導,啦啦隊員「Cheerleader」就是歡呼的領導者。從字根來看不難理解,啦啦隊是一種領導群眾的行為,帶領群眾為支持的對象加油打氣,這當然也包括台灣常見的選舉造勢中,帶著支持者高喊:凍蒜! 的過程,也是啦啦隊的行為。

啦啦隊展現的方式,除了單純地利用設計過的口號和道具外,從大型的民俗舞蹈表演、排舞、彩球舞蹈,到1995年前引進來台灣,美國主流的競技型表演,啦啦隊用表演的方式在呈現,從1983年開始發展的台灣也約有二十五年的歷史。美國的啦啦隊表演加入體操元素、疊人技巧、空拋動作、舞蹈、吉祥物,讓啦啦隊的展現更加多元化與精彩,台灣在西方文化潮流的帶動下,全國括起了美式啦啦隊風,除了年度全國賽、大專盃、中等學校啦啦隊錦標賽,近幾年來也成為各級學校,校慶運動會的重點比賽項目之一,這就是目前台灣正夯的啦啦隊運動。

1995年美國堪薩斯大學Kansas University啦啦隊,受邀來台演出,高難度的技巧驚艷全場,同時也到幾所大專院校交流,這樣的展現方式成為大專啦啦隊仿效的對象,在隔年,由救國團主辦的啦啦隊比賽,更由以美式啦啦隊為表演方式的隊伍拿下冠軍,當年邀請來自日本,拿下該屆全國冠軍的全女子啦啦隊伍,同樣以美式啦啦隊的表演內容讓人熱血沸騰興奮不已,這樣的啦啦隊表演方式,就在那時開始成為「最佳典範」。賽後,由教育部主辦,邀請日本啦啦隊協會主講的啦啦隊教學研習,吸引不少大專學生和老師參加,也為這種高度較高的表演運動推廣紥下基礎。

這樣的啦啦隊運動,包含的表演元素多,且複雜,接受度最高最快的以大專院校老師學生為主(國立體育學院、親民工專、台北體院、世新學院…),部份國內老師也在教育部的補助下前往日本取經,回國後便開始在學校成立校代表隊、舉辦比賽,慢慢將這種新型的運動介紹給校內學生
。由於很容易被群眾接受,有鼓舞士氣帶動氣氛的特質,近幾年來取代其他的舞蹈或傳統表演,在各類式的活動開場秀中嶄露頭角而成為邀約新寵。啦啦隊除了以表演形式呈現在大家面前,啦啦隊也有以競賽的方式呈現它另一種風貌,這突顯了這項運動的與眾不同:同時兼具觀賞與競賽特色,如同體操及運動舞蹈一般,有競賽也有表演,而啦啦隊比體操或運動舞蹈更接近群眾,更有團隊精神也更熱鬧。

二、國內外啦啦隊參與概況
美國的啦啦隊,最早開始是為競賽加油,早期是以喊聲(cheer)為主,如同國內職棒加油一般。這種叫喊式的啦啦隊以男生參與較多,因此首數組織成的啦啦隊團體成員都是男孩子。這樣的加油表演從校園慢慢發展開來,加入女孩子的體操與舞蹈表演,讓加油的表演內容更加多元化,也十分受到球迷觀眾的歡迎(ICF,1997)。之後的發展,女性啦啦隊的參與大幅增加,至今,在美國,啦啦隊的參與依舊以女性為主,由於加入體操與技巧動作,才讓男性的參與人口增加,男隊員占總人數的比率從1998年的2%增為5%(Cheer,2001)。

根據日本啦啦隊協會表示,日本百分之九十的啦啦隊隊伍都是女性所組成,女生同樣能夠展現啦啦隊技巧、整齊劃一的舞蹈與口號手臂動作,發揮啦啦隊的精神為競賽加油。其啦啦隊技巧難度可說是全亞洲之冠,女生一樣能夠作到連續、高度的技巧變化,而且透過比賽的競爭,每年選手的技巧難度都有突破與進步,世界盃的啦啦隊錦標賽創下全女子組連霸紀錄,無人能敵。而男性參與率低的原因,與日本男性認為該項運動是女性的運動,或許部份摻雜了日本大男人主義有關。

2001年國內成立中華民國台灣競技啦啦隊協會(Chinese Taipei Cheerleading Association, CTCA) ,以推廣國內啦啦隊運動為宗旨,推動啦啦隊運動正確觀念舉辦證照考試、研習營和全國比賽。台灣的啦啦隊剛開始就是從啦啦隊比賽開始,發起的成員接觸的是男女混合的啦啦隊項目,與美國、日本發展不同,台灣的啦啦隊員男女比例相近,這樣的現象與啦啦隊的比賽發展背景有很大的關係。由於國內組表演隊為競賽隊伍加油的風氣並不興盛,美國競技運動以男性為主,加入女生的啦啦隊可以緩和現場氣氛,振奮選手士氣,台灣一開始便以比賽切入發展,為了幫學校爭最高榮譽,提高技巧動作的成功率便成了致勝關鍵,應此提高了男性隊的比例,女性啦啦隊員要操作技巧動作訓練較為不易,降低了女性操作技巧的意願,比例上並不如美國日本高。
表3-1 國內外啦啦隊發展整理

國家 發展時間 參與人口比例 發展走向
美國 128年(1880至今) 女/男
9/1 商業導向,與多產業合作,型態多元化,參與人口累積約三百萬
日本 20年(1988至今) 女/男
9/1 全女競技啦啦隊為主,積極推展為奧運項目。超過100支隊伍參加每年全國賽
台灣 12年(1996至今) 女/男
6/4 發展適合國內的啦啦隊型態,也積極參與世界級比賽。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肆、國內女性運動推展與成效
為促進政府各機關之橫向連繫,強化推動婦女權益工作之整體效能,行政院特於86年5月6日成立任務編組的「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希望藉由該會的成立,凝聚政府與民間不同專業背景的智慧力量,發揮政策規劃、諮詢、督導及資源整合的功能,有效推動婦女權益工作。透過婦委會的網站,蒐集不少關於政府對於婦女權益促進的政策方針,其中對於婦女健康推廣資訊中明列,在聯合國第四屆婦女大會,提出了「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的原則及12項行動綱領(1995),要求各國政府或社會不論是政策發展、研究、立法、資源分配部(Department of Gender and Women’s Health, GWH),促進全世界各、方案的設計、執行及監測,都應該要有性別的觀點及性別平等的概念。其後,WHO的「21世紀全民健康計畫」中提到「健康公平性」,將性別、種族及貧窮等議題並列(1998)。而在2002年,更通過了性別健康政策,並成立了性別暨婦女健康國認識與關注社會、文化、心理與生理對於女性健康的影響。

而依據國外相關資料顯示,缺乏運動是心臟血管疾病和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這些慢性病危險因子,除了會剝奪個人的健康,還會造成國家經濟的負擔。目前在台灣社會依舊存在著兩性角色差異及女性不適合運動之刻板觀念,因而直接或間接阻礙婦女參與運動意願,其主要影響因素如下:

(一)心理因素:男女性參與運動的共同主要動機包括促進健康和外表、娛樂、社交、紓解壓力與自我滿足,而婦女的社交與紓解壓力之動機較男性更為強烈,參與團隊型運動者的主要動機可能在於興趣、樂趣和社交。
(二)社會因素:社會支持是決定女性從事運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家庭的支持。女性自認為限制參與運動的最大原因之一是缺乏時間。有同伴一起從事運動,以及可以獲得社會與人際關係的互動,是提升女性從事運動意願的主要原因。
(三)環境因素:國內的研究亦指出,擔心環境不安全與場地設施不足是限制女性參與運動的主要因素。許多研究也顯示青少女參與程度明顯低於男性。青少女因為受到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對於參與身體活動與運動的低自信心,低自信心又會影響青少女規避身體活動與運動的情境,進而減少參與。

根據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程施政計畫,婦女運動被行政院體育委會政策規納為弱勢族群之一,另案撥款執行推動計畫。以下為96、97年度規劃用於推動婦女運動相關計畫預算情形:

單位:千元
計畫別 97年度 96年度
經常門 資本門 合計 經常門 資本門 合計
合計 57,920 0 57,920 82,070 0 82,070
出席亞洲及國際體壇婦女會議 400 0 400 350 0 350
優秀女運動教練裁判及女子壘球專案培訓 37,520 0 37,520 41,720 0 41,720
婦女全民運動經費 20,000 0 20,000 40,000 0 40,000

說明:
1.96年度推動婦女運動相關預算數 82,070千元,占全機關96年度總預算數 4,735,663千元比例:1.73﹪。
2.97年度推動婦女運動相關預算數 57,920千元,占全機關97年度總預算數 5,839,727千元比例:0.99﹪。

伍、討論與建議
以下提出三點說明女性參與啦啦隊運動之助益,提供各方參考:

(一)團體運動:啦啦隊屬於團體合作運動,必須發揮隊員之間的默契,展現舞蹈、口號、騰翻、技巧金字塔等高難度動作,參與隊員透過練習去培養動作的契合度與運動水準,不論是全女子或男女混合組別,都具有團體運動的特質,有助於女性運動時同伴的陪伴與社交需求。

(二)啦啦隊全方位訓練:參與啦啦隊活動的啦啦隊員,透過練習、比賽和表演活動,除了學習到啦啦隊運動的技術動作外,同時養成了運動習慣;另外,在個人的自信、領導、團隊合作、成就感也能獲得提昇,更在與人際的互動中獲得情感的交流和友誼(張育銓,1999;鄭麗媛、麥秀英,2000;蔡佳蓉,2003;黃惠芝,2008)。啦啦隊動作訓練包括身律動與柔軟度、口語、自信以及如何與人合作完成技巧動作,除了身體適能提昇,在過程中也能獲得不少附身心靈愉悅的附加價值。

(三)女性參與優勢:由於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競技運動,絕大部份以男性為主,美式足球、職業籃、棒、足球,高度競技的比賽,仍是以擁有先天身體優勢的男性掛帥,當球迷觀看緊張賽事時,由女性扮演的啦啦隊員,負責為比賽注入熱情、緩和緊張情緒是再適合不過了,相較男性啦啦隊員,女性啦啦隊員較能引起觀眾目光,因此啦啦隊可說是非常適合女性參與的運動。

綜而觀之,隨著時代的演變與需求,鼓勵女性參與運動,已成為全球性的風潮。運動不僅有助女性個人健康與生活滿意度的提昇,更是整體社會民主與對女性人權保障的表現。因此,建議我國學校體育課程設計,可以調整以往過度重視競技運動項目學習的偏態考量,重視青少女活動的需求及多樣化運動的興趣,以培養青少女從事規律運動的習慣,使身體活動能持續到成人時期的場域;推展女性健康體能,鼓勵女性從事規律的健康運動習慣,以提升我國女性的健康體能狀況,並進而減少許多慢性病的罹患機率,對於提升女性健康、降低醫療支出與社會成本,都有極大的幫助。丟開社會過去價值觀的包袱,去從事適合自己的運動吧。

陸、參考文獻
CTCA中華民國台灣競技啦啦隊協會http://www.tca-cheers.org.tw
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大專院校競技啦啦隊資赴日研習報告書。
行政院婦女促進委員會http://cwrp.moi.gov.tw/index.asp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http://www.ncpfs.gov.tw/
呂雲梅、高三福(2008)。從集體效能的觀點談競技啦啦隊。中華體育季刊。22卷1期,121-127。
孫美蓮(2000)。學校啦啦隊的源起與展望。學校體育,10卷3期,18-19。
張育銓(1999)。大專院校啦啦隊組訓、競賽目標及體育課程目標認同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張育銓(1999)。啦啦隊活動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8卷1期,127-135。
黃羽淳、胡婉玲(2008)。啦啦隊之運動熱情。2008年臺北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學術研討會。
楊綺儷(1993),啦啦隊精神內涵之探討。實踐學報。24期155-171。
楊綺儷(1994)。啦啦隊之組訓與編排大專體育。13期,52-58。
鄭麗媛、麥秀英(2002)。校園啦啦隊競賽意見調查研究。體育學報,33期,191-200。
謝銘燕(1997)。八十六年度全國大專盃啦啦隊比賽之評論。大專體育,33期,25-29。
謝銘燕(1999)。中華民國與美國大專院校啦隊組隊相關要素之比較。大專體育學刊,1卷2,153-166。
謝銘燕(2001)。美國NCA全國大專院校啦啦隊錦標賽評分標準之推介。大專體育,57期,95-100。



小羽(女孩兒當自強,動起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羽教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