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藝人或歌手加油,這,不是第一次…


蕭煌奇…
曾拿過十大傑出青年殊榮的大男孩,現在,他拿下第2008年,第19屆金曲獎最佳台語演唱人和最佳台語專輯兩項大獎



蕭煌奇,給我的是一種啟示,同時,在支持歌手的過程中,學到也看到不少另一個圈子的生態和人際互動,值得省思或借鏡。



為什麼會有這些加油的片段?
2007的11月,世界盃啦啦隊錦標賽,中華隊到芬蘭比賽前的集訓,曾代表國家參與奧運比賽(殘障奧運柔道項目)的蕭煌奇,以前輩的身份,錄了一小段影片給啦啦隊選手為大家打氣,這是選手們回應的影片。




這些選手從18歲到28歲,都是熱愛啦啦隊運動的朋友,為了實現挑戰自己的夢想,必須克服一大堆擾人的問題,出國比賽…
看在眼裡,心疼不已

一直希望能夠給台灣優秀選手更好的環境去發揮才能,但,能力有限的我,只能貢獻自己的時間和精神陪著練習;當時的煌奇他正準備發第二張台語專輯真情歌,在了解啦啦隊選手的情況之後,抽空錄了一小段影片幫大伙加油鼓勵,。




啦啦隊是項兼具表演和競技的團體運動,發展至今,啦啦隊員透過訓練、比賽,進而成為優秀的運動員…,但,啦啦隊員的加油會比較專業嗎??

美國起源的啦啦隊,是為了幫參與競賽的雙方助陣,帶動場邊觀眾炒熱氣氛,做伙為所屬的球隊加油。目的很明確,方法也一直在創新,成效也都不錯。



在台灣,你看不到大型競賽中,訓練有素、長期配合的表演型啦啦隊在場邊加油,職棒是坐在觀眾席用聲音和手勢加油的方式進行,偶爾安排幾位女孩在前頭扭、動、跳、叫,職籃是臉蛋漂亮身材惹火也許想進演藝圈的女孩,湊一湊在球場上利用時間出來動一動。這或許是接受過嚴格訓練的啦啦隊員,實際上不夠專業,也或許是操作職業運動的球團或公關公司不夠專業,或者整個競賽環境和閱聽人都不夠專業,才會讓原本就是為競賽加油的團隊不能在其他領域發揮。

拿到啦啦隊比賽冠軍,真的,不算什麼,能發揮啦啦隊的本質和精神,才夠資格稱自己是啦啦隊員。
歌手獲得獎項的肯定,也是,高興一下,能為自己的人生也為支持他的朋友而唱,就是一個好歌手。

台面上的,看到的聽到的,只是很多努力向上的人的其中一小部份
台面下的,還有更多更多,沒被了解和關注也用心努力的一大部份

都加油
像視障朋友走路一樣,每一步都小心謹慎、穩健踏實,有震動,跌倒的不會是他們…
都加油
國內,啦啦隊出身的歌手-郭靜(我只承認她),為她加油也為她呵采
未來,一定還會有更多啦啦隊員,投入不同領域的職場,運用啦啦隊員獨特的魅力和特質,讓自己在該領域與眾不同發光發熱。
都加油

其實,加油! 不難,每個人都可以是誰的啦啦隊,只要是真心地為對方鼓勵和打氣,對方感受到了,你就達到加油的目的,是不是能夠達陣,還是得看當事者自己。

目標確定了,接下的每一步,都必須往那個目的去走,
途中遇見的貴人只能暫時載你一程,接下來還是得靠自己往前走,
困難一定有,克服了就再往前走,
知道目標就在前頭,走著走著,離達陣也是再過不久

蕭煌奇就是這樣不放棄的人




小羽‧下一次要幫誰加油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羽教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